發表文章

經絡檢測系統的發展

  經絡儀自動判讀 過去,現在,未來   經絡檢測最早在1949年開發完成,70多年來被許多中醫愛好者使用。 早期的經絡儀,透過量測皮膚穴位點的電阻信號,來分析經絡的狀態。由於量測經絡時必須在皮膚上通過電流,所以量測者的皮膚在量測完後無法重複量測, 因為皮膚通過電流後會出現極化現象, 如果再量,量測結果將會失準。 再來就是由於量測時必須通過電流, 皮膚的乾燥, 量測時的力道都會對量測的結果造成較大的誤差。 傳統的經絡儀,由於以上的限制,造成使用上的功能有其侷限性。 多年來,大部分的經絡儀使用者,判讀檢測的結果,還是以傳統的中醫理論為主。多年的經驗下來,只有部分的中醫師認為經絡儀的檢測結果與病人病情有關連性,其餘則認為關聯性不足。 直到2010年,新型的經絡儀開發完成。 新型經絡檢測儀檢測時無需於體表輸入電流,同時也不受體表狀況的影響。根據克里安照相技術的研究發現,所有生物的皮表周圍都具有一層向外發散的生物氣場,這個生物氣場就是生物的電磁場,在高電壓產生的高頻環境中即可將此生物氣場透過影像技術拍攝下來,此生物氣場依據研究對象的能量不同,可向外放射約3~6公分左右。東吳大學物理系的陳國鎮教授研究發現,經絡就是人體電磁波傳播網路,經絡中所運作的電磁波其實就是中醫所說的"氣"。電磁波的振幅代表"氣"的強弱。氣越強則振幅越大,代表運作較亢奮;反之則較虛衰。生物體內的電磁場來源是在細胞膜當中鈉、鉀離子的幫浦機制過程中產生離子的流動,這些微小的流動會根據安培定律產生微弱的磁場。採用電磁感應技術的經絡檢測設備運用對磁性具有高度敏感的元件來感測生物體的磁場訊號,當經絡的電流通過而出現微弱磁場,感應元件就能夠立即偵測到訊號,經過繁複的運算後可以量化非常微弱的磁信號,並通過連接線傳輸到信號處理系統上。這種檢測方法的靈敏度、穩定度與準確度都相當高,在短時間連續檢測的測試中,可以相當高的一致性,也可以很快速且靈敏的呈現治療的效果。 新型經絡儀重複量測的能力,讓中醫研究有了新的可能。使用者現在能夠在調理前,調理後,量測經絡, 觀察調理對於經絡的影響。透過這種研究,讓我們能夠對身體內部的運行,有新的發現。 2015年,[人體使用手冊] 作者,吳清忠老師,在台北建立了[經絡科技養生教室]。透過新開發的養生工具,設計了一套以自癒理論為核心的

濕疹歷史與自癒經驗

圖片
  在這裡希望分享本人濕疹的病史與自癒經驗。   我今年 41 歲,大約 20 年前,在手部得濕疹。當時發病的部位是右手大拇指外側。開始時起小水泡,很癢,抓破後傷口久不癒合。看了一般皮膚科後塗藥後 ( 應該是類固醇類藥物 ) 好轉,之後大約 4-5 年都沒有發作。   第二次發作大約是在我 27 歲左右。當時是從手臂內側開始,大約腕橫紋往下 5CM 左右的地方。先是一隻手開始長,後來兩手都長。當時有看西醫,塗藥。塗藥初期有好轉,但腿部膝蓋周圍開始發病。之後腳踝,足背,腰部都出現濕疹,十分嚴重。當時身上多處潰瀾,時常可聞到皮膚潰爛的味道,嚴重影響生活。由於發病部位多,並且已懷疑是之前塗藥所導致,決定停止使用西藥,改用經絡按摩。   透過背部按摩大約 8 個月後,情況好轉。從好轉到症狀消失大約一周,改善速度非常快。雖然在出現康復現象後,好轉快速,但在出現好轉之前,症狀變化不大。那八個月中,雖然沒有明顯變化,但也沒有惡化。 第三次發作是在我 34(2017 年 ) 歲左右。這次開始的部位是在脖子背後靠左邊風池穴附近。該部位多年來 ( 應該至少 15 年 ) 一直都有著一顆大約玉米大小,微微突起的硬塊。某日該硬塊頂部開始破皮並流膿。由於部位會癢,破皮部位抓破後逐漸擴大,最後在脖子跟肩膀部位出現很大一塊疹子 ( 圖一 ) 。因為有了之前的經驗,這次並沒有看西醫,沒有塗任何藥物。透過推拿與忍耐,發作大約 8 個月之後,跟第二次一樣,好轉開始後症狀在一周內消失。 圖一   以上這些經驗只有第三次有照片紀錄。第三次濕疹結束之後,偶爾冬天時手部會出現濕疹,但並不嚴重,大約都是幾個月後就會自己康復。直到 2023 年三月,左手大拇指背面出現濕疹。發作大約 4 個月後,右手手背以及右手食指也出現濕疹。之後雙手濕疹嚴重,時常癢到抓至出血。狀況到該年 10 月為最嚴重的階段,幾乎手隨時都有液體不斷流出。與之前一樣,我並沒有看醫生,也沒有塗任何藥物。透過推拿以及忍耐,讓症狀發出來。 11 月中,症狀開始緩解,但到了隔年一月,右手又出現濕疹,但這次發作已比之前症狀輕微。到了 2 月底,基本上已經痊癒,只有留下一些深色痕跡。根據過往經驗,濕疹的痕跡大約要一年左右才會完全消除。以下為過程圖片。   總結 :   這些年的濕疹經驗讓我得到以下結論。本人不是醫生,以下結論

經絡儀簡介

  經絡儀簡介   經絡檢測設備早於 1949 年就已經問世,分別由德國的傅爾醫師和日本的中谷義雄博士公開發表其設計的方法與研究結果,此二者均採用皮膚電阻的檢測法,在國際的醫學研究上已經運用了六十餘年,具有不可抹滅的歷史貢獻。   新型經絡檢測儀以傅爾醫師與中谷義雄博士的研究數據為基礎 , 在檢測方式上有突破性的創新 .   新型經絡檢測儀檢測時無需於體表輸入電流,同時也不受體表狀況的影響。根據克里安照相技術的研究發現,所有生物的皮表周圍都具有一層向外發散的生物氣場,這個生物氣場就是生物的電磁場,在高電壓產生的高頻環境中即可將此生物氣場透過影像技術拍攝下來,此生物氣場依據研究對象的能量不同,可向外放射約 3~6 公分左右。東吳大學物理系的陳國鎮教授研究發現,經絡就是人體電磁波傳播網路,經絡中所運作的電磁波其實就是中醫所說的 " 氣 " 。電磁波的振幅代表 " 氣 " 的強弱。氣越強則振幅越大,代表運作較亢奮;反之則較虛衰。生物體內的電磁場來源是在細胞膜當中鈉、鉀離子的幫浦機制過程中產生離子的流動,這些微小的流動會根據安培定律產生微弱的磁場。採用電磁感應技術的經絡檢測設備運用對磁性具有高度敏感的元件來感測生物體的磁場訊號,當經絡的電流通過而出現微弱磁場,感應元件就能夠立即偵測到訊號,經過繁複的運算後可以量化非常微弱的磁信號,並通過連接線傳輸到信號處理系統上。這種檢測方法的靈敏度、穩定度與準確度都相當高,在短時間連續檢測的測試中,可以相當高的一致性,也可以很快速且靈敏的呈現治療的效果。   傳統中醫檢測的問題   望,聞,問,切是傳統中醫診斷學中的四種方法。   這些方法由於當時的科技限制, 檢測需依賴檢測者的技術與判斷, 缺乏客觀。 另外由於檢測結果無法準確, 詳細的紀錄, 使得中醫的轉診以及長期病人追蹤非常的困難。   現代的經絡儀建立在有多年理論基礎的良導絡之上, 量測的結果客觀而且可記錄。 克服了傳統中醫檢測的許多問題。   中醫養生的核心 – 氣血系統   中醫與西醫的檢測目的有很大的不同。   西醫的檢測建立在身體正常值的理論基礎上。 大部分的西醫檢測中, 檢測的數值有健康的正常值。 任何正常值以外的檢測數值通常會被診斷成疾病。 比如說血壓的檢測有正常的血壓。

按摩三焦經(1) - 橫膈膜運動

圖片
  三焦經按摩不同於其他經絡的按摩。三焦經對應著橫膈膜,當橫膈膜僵硬時,三焦經也僵硬,直接按摩三焦經事倍功半。而且按摩三焦經無法改善橫膈膜的僵硬。 必需先做橫膈膜運動,透過呼吸拉動橫膈膜,使其軟化。橫膈膜軟化後三焦經部位才會變得鬆軟,適合按摩。這時的按摩是加速其中堆積的垃圾迅速排出。解除肩頸的僵硬。 橫膈膜運動 l    先檢查自己的呼吸方法是否正確 觀察了幾個富貴包比較大的朋友後,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他們呼吸時肺部擴張幅度都很小。也許這是橫膈膜僵硬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可能他們從小的呼吸就有問題,長年累月下來橫膈膜才會變得僵硬。因此,在做這個運動之前,先確認自己的呼吸方法是否正確,並且將之調整至理想狀態,盡可能擴大呼吸時肺擴張的幅度。吸氣時務必吸進肺裡,讓肺盡可能的擴張。這是改善橫膈膜僵硬的最基本方法。 先採取坐姿練習深呼吸。開始前,兩手上臂朝下,手肘彎曲朝上握空心拳。吸氣時兩臂向兩側張開,吸氣吸到肺部飽滿為止,同時檢視胸部,肺和肋骨是否擴張到最大。吐氣時,兩臂朝內運動交義在胸前,確保把肺裡的空氣全都吐出。這個深呼吸的方法,適合臥床和坐輪椅的人長期做。這兩種人由於運動少,最容易出現橫膈膜僵硬。這個方法平躺在床上也能做。如果行動不便的病人,最好由家人幫助盡可能做這個運動。 l    正式進行橫膈膜運動 n    起式,兩腳張開與肩同寬,全身放鬆, n    左腳向前跨出一步,身體重心移至左腳,同時兩手輕輕握拳置於胸前,吸氣時兩手向外向後張開,兩側肩膀略為朝後,讓胸部儘可能擴張。從鼻子吸氣,吸入肺部,吸到肺部飽滿為止。吸氣時腹部放鬆微凸。此時肺部擴充到最大,橫膈膜向下呈平面狀面積最小。 n    吐氣,左腳慢慢回收,放鬆兩側肩膀,兩手慢慢放下,回到起式。從口吐氣,吐到肺部全空。此時肺部收縮到最小,橫膈膜向上呈彎曲面,面積最大。 n    右腳向前跨出一步,身體重心移至右腳,同時兩手輕輕握拳置於胸前,吸氣時兩手向外向後張開,兩側肩膀略為朝後,讓胸部儘可能擴張。從鼻子吸氣,吸入肺部,吸到肺部飽滿為止。吸氣時腹部放鬆微凸。此時肺部擴充到最大,橫膈膜向下接近平面狀面積最小。 n    吐氣,右腳慢慢回收,兩手慢慢放下,收縮小腹,回到起式。從口吐氣,吐到肺部全空。此時肺部收縮到最小,橫膈膜向上呈彎曲面,面積最大。 n    左